1911年陕西澄城醍醐镇老巷村,有个娃叫丁本淳,生在农民家,三岁没了娘,继母刻薄,全靠祖父母拉扯大。八岁上私塾,学费常凑不齐,断断续续念到十三岁才进醍醐小学。那会儿学校有个李民桢老师,是地下党员,常带学生下乡搞宣传,本淳跟着跑前跑后,慢慢就接触到了新思想。你说这娃咋就那么机灵?1927年“四一二”政变后,学校搞国共合作区党部,他当学生会主席,跟着徐汉儒、李民桢搞农运,组织“农民问政团”抗粮抗捐,闹得风生水起。后来入了共青团,1930年转成党员,在学校带头罢课赶走反动校长,连澄城抗日会都搞起来了。
1932年澄城蒲城韩城三县暴动,本淳带着学生破坏电话线路,结果失败了。他被迫跑回大荔师范,接了党支部书记的差事,跟省委单线联系。后来学校镇压学潮,他逃到西安,赶上“西安事变”,跟着雷德时、雷起云他们经三原奔陕北。1937年2月到了云阳镇,正式加入红军,进了抗大第二期学习,还改了名字叫丁本淳。你说这名字改得值不值?抗大毕业后,他直接上了前线,1937年10月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9连指导员。那会儿炮兵团刚组建,缺枪少炮,他带着战士们自己造炮弹、修炮管,硬是把个“土炮团”练成了能打硬仗的队伍。
1939年山西昔阳县东冶头镇外围王家山战斗,本淳带着4连跟385旅打配合。第一发炮弹就精准命中敌方目标,日军傻眼了,以为八路军只敢夜袭,哪成想白天也能打这么准?第二发炸塌了炮楼,第三发直接轰了营区。等敌人反应过来,本淳已经带着部队撤到隐蔽位置,385旅769团趁势反攻,把敌人全灭了。1940年1月8日,日军偷袭皋落镇,本淳带着4连撤退时,在山腰看见日军骑兵逼近,心里一肚子火,立马命令41式山炮开火。炮声一响,骑兵慌忙下马,他又连发四炮,直接把敌人打跑了。你说这炮打得准不准?
百团大战榆社县城战斗,本淳带着山炮进城,距离敌人碉堡才300米。第一发炮弹击中碉堡,第二发继续命中,敌人这才反应过来八路军炮兵就在眼前,集中火力扫射炮位。虽然炮手受伤,但本淳硬是坚持指挥,最后全歼了日军一个中队和所有伪军。陈赓旅长后来夸他:“小丁开炮,只要三炮,打垮日军。”解放战争时期,他率部赴东北,参加了四平、长春、辽沈、平津等战役。1950年入朝作战,任志愿军炮兵2师政委,参加了三次战役,汉江防御战里顶着美军飞机狂轰滥炸,硬是守住了阵地。
1955年授大校,1961年升少将,当过炮兵政治部主任、副政委。可他从来不摆架子,衣服补丁摞补丁,食堂跟战士们挤一块儿吃饭。有人劝他享享清福,他说:“我这命是红军给的,是老百姓给的,哪能忘了本?”晚年常跟晚辈说,别忘了黄土高坡的根,别忘了红军过草地的苦,别忘了平型关的枪声。1996年3月12日在北京去世,享年85岁。
现在澄城醍醐镇的路宽了,房子高了,可老人们提起他,还是会指着远处的山说:“那娃是咱澄城的硬骨头,是红军的魂儿。”你说这魂儿是啥?是少年从军时的勇,是半生守初心的诚,是陕西娃用命写的“家国”二字。这魂儿还在风里,还在土里,还在每一个记得他的人心里。
我觉得吧,丁本淳这股子韧劲儿,不光是打仗时候管用,放到今天咱干工作、过日子,也得学学这种不放弃的劲头。你看现在生活好了,可有时候遇到点难处,是不是也该咬咬牙坚持坚持?你们觉得现在的生活里,还有没有像丁本淳这样肯吃苦、讲奉献的人?咱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硬骨头?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翻翻配资-股票十倍杠杆正规平台-专业炒股配资-如何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